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临沂师范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相关的问题,今天,913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临沂师范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一、基本概况:
一、学校历史与办学传统
临沂师范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前身是1941年5月为适应山东革命根据地建设需要,在中共山东分局领导下,由中共滨海区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其后经历了滨海公学、临沂大学、山东教育干校、临沂师范专科学校和临沂教育学院等发展阶段,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当年全国招收本科生的两所试点专科学校之一。1999年3月,教育部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与临沂教育学院合并建立临沂师范学院。2001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前身为临沂大学工业科、农业科的临沂工业学校、临沂农业学校重新并入。2003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以临沂师范学院为基础筹建综合性临沂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艰苦创业,玉汝于成,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学科专业较为齐全、办学条件优良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
临沂文化及教育积淀丰厚,早在西周时即形成了"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的教育体系,先后诞生了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史文化名人。临沂又是革命战争时期华东革命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的战略指挥中心,沂蒙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在这里孕育形成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长期以来,作为沂蒙老区唯一的本科高校,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全力的支持,千万老区人民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关爱,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浸透着老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学校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为老区所需办学,用沂蒙精神育人,与沂蒙人民共同创业、与老区发展共生共荣。特别是本科办学以来,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向沂蒙人民郑重作出了"让更多的沂蒙子弟有上大学的机会,让在临沂师范学院就读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的两个承诺,确立了"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教育事业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既是沂蒙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也自觉担负起了反哺沂蒙人民、发展老区事业的神圣使命。 现任党委书记徐同文,经济学博士;院长韩延明,教育学博士。
二、办学条件: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8000亩,建筑面积203.44万㎡,另有61万㎡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按照国内重点大学配置标准进行学生直接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条件实现了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250万元,建有55个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348.9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5个,折合图书241.67万册,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达到33399座,教学用计算机7963台,建有千兆光纤连接的校园网,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2.79万m2。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院现有14个二级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63个专科专业。学校现分大学新校区和西、北、双月湖四个校区办学,并附设国际交流、职业技术、费县分校、沂水分校等多体制办学机构。其中,设立全国唯一一个大学校园高尔夫球场。
三、办学质量:
【硬、软件建设】 在省政府主导下,临沂市政府承担总投资26亿元的新校区土地、建筑等硬件建设,学校承担师资、设备、图书等软件建设,共同筹建现代化的综合大学。近几年来,学校集中精力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使学生学习资源实现了异军突起的跨越。本科教师队伍实现了硕博化,教学实验设备配置、图书配置、教学多媒体配置超过国家标准,课程体系建设进入国家先进行列,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全省唯一试点示范单位。 学校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建校以来,先后有刘导生、朱奇民、何乐三、王汝涛、张寿民、王小古、葛子和、綦敦玉、蒋绍椿、杨燕钧、李伯齐、刘茂辰、王瑞功等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校执教。近年来,一批奋发有为、富有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575人,其中硕士、博士939人;教授、副教授54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优秀教师20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5人;有30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聘为博士或硕士生导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担任该校名誉校长,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诺贝尔奖获得者盖蒂·谢克、两院院士徐叙誽、薛群基、钱逸泰、薛其坤、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麦大维、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牧野笃等30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国家重点学科:23个
图书馆藏书:近400万册 硕士点:1个(目前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 博士点:0个 两院院士:3人
【学生报考与就业】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名列省属高校第一名,本科生考研率达到45%以上,专科生升本率75%以上,本专科志愿报考录取率达到100%,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5%。 67年来,学校培养了16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布老区各条战线和祖国各地。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6740人(其中本科生19994人、专科生6723人,成人脱产生6人,留学生17人),成人函授(业余)学生5328人,折合在校生27521人。近三年文史和艺术体育类本科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保持在100%,理科第一志愿录取率近90%;本科就业率平均为92�48%。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先后100余次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
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评价我校"为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区域大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办学实践经验";英国剑桥大学MarjorieBatchelor教授认为"临沂师范学院像英国的华威大学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省属高校进行系统考察研究后,评价我校"是山东省建设模式先进,发展速度快,真正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把我校列为全国高校干部培训教学案例,并组织专家和学员来校进行专题考察;2003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创新型高校研究课题组把我校作为中国区域高校典型案例进行了跟踪研究。
【学习资源配置】 学校每年投入实验设备不少于5000万元,图书不少于1000万元,国际引进课程不少于1000万元,每年新增加博士(招收主体),硕士(急需特色专业)教师不少于200人。这些办学质量投入指标均处于全国高校的领先地位。
学校实行全国招生,教师实行国内外招聘,办学实行国际化联合,高质量品牌大学的办学目标正在扎实推进。
【学术科研】 学校围绕教学加强了学术研究工作。2000年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部),专任教师人均学术成果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 任课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科研立项者占76%,被《SCI》和《EI》收录论文在全省新建本科高校中属前列。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00项。有380项科研成果和2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现有5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18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8个校级本科品牌、特色专业。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教师主编、参编教材115部,其中13部被列入"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68门。学校设有山东省市场与价格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临沂师范学院区域教育研究中心、山东革命根据地史料研究中心、王羲之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所、化学化工研究所等28个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2项,市厅级课题210项;获得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85项;出版学术专著66部;发表学术论文4836篇,被SCI、EI、ISTP收录122篇;服务沂蒙项目661项。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已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五国高校达成互派留学生协议,实施3+1和4+2合作培养模式,还同美国纽海文大学共同开办了研究生(MPA)联合项目;学校常年引进外籍教师,招收留学生。与美国伊利诺宜大学、加州大学、席勒国际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就联合开展临沂大学软件和管理体系建设、二级学院建设等事宜达成合作协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的2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共同开展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互派留学生、本硕连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现有外籍教师51人。举办两届"大学经营国际论坛"、四届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展;2004年以来,学校有120人次教学和管理骨干参加了境外交流与培训,2人应剑桥大学邀请出席2007年世界女数学家大会,40余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与兄弟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办学,为发挥师范教育办学优势,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实验教育学院;为强化工科专业建设,与清华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对口指导、帮扶、合作关系;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委领导的支持下,与山东大学建立全面的教学科研帮扶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课程引进、学科专业建设、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持与合作。
学校贯彻"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特别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关系和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基地,在吸纳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师生能力素质、促进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同时,拓展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的范围与水平。
五、办学精神:
校风:实
校训:有用 有效 先进
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办学宗旨:为沂蒙服务
办学目标:强配置 国际化 高质量 大规模
办学理想:以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传媒学院】
2009年8月临沂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挂牌成了。所辖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告学。
【院系设置】
最近学校为优化资源配置,对一些院系进行了合并和调整。根据最新更新,现有二级学院十四个:1.理学院 (前身是数学系、物理系) 2.文学院 3.工学院(机电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建筑工程) 4.商学院(国际工商学院) 5.法学院 6.外国语学院 7.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原化学化工学院与地理与旅游学院整合) 8.生命科学院 9.信息学院 10.传媒学院 11.教育学院 12.美术学院 13.音乐学院 14.体育学院

武汉一类大学的排名?这些大学分别在全国的名次?
下面是一位教育部评估专家对“ 武书连”版的《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评价说他在误人子弟!我认为也是!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这个排名太过于片面了!其中起绝对因素的是学校的知名度、媒体关注程度和综合程度!很不科学!我是国务院本科评估小组的一名教授,我们2006年评估的结果就与这个相差太大了!就拿我们前不久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来说吧!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科型高校,不是综合型的高校,所以在你们这个排名里很低!但是事实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级重点学科有九个,与上海交大同列第五。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工科和理科就有19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务院已决定新增1个),超过华中科技大学所有学科的重点学科数!目前全国排名第八!就因为如此,使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乎每一个专业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你说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全国没有竞争力?相比之下一些很好的综合型大学呢?为了增加知名度和学校规模,胡乱吞并学校,有的连职业技术学校都并!你说那种学校出来的学生与专科有区别吗?以极高的分数考进一些好综合型大学的差专业,毕业后发现能力连一般二本都不如,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媒体要发挥舆论作用,但也不能引导大家走错路啊!应该多为考生想想,引导他们去成才的高校,而不是去虚的“大”假的“大”高校 !
而且关于保密方面,像哈工大这种老牌国防院校你能知道吗?
2006年,哈工大校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1亿元排名第二,你们科研那一项以什么为标准的?
1 清华大学 1197081668 1125029371 72052297.4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957124857.1 574985735.3 382139121.8
3 浙江大学 779186822.1 333319032.5 445867789.6
4 北京大学 487555917.2 397764883 89791034.29
5 上海交通大学 484139757.5 458329543.2 251840099.3
6 同济大学 448272991.1 135569294.7 312703696.4
7 东南大学 445810804.8 160122029.4 285688775.4
8 华中科技大学 375527397.3 174108361 201419036.3
9 复旦大学 332653850.4 249129254.7 83524595.67
10 中山大学 303592706.6 257454903.8 46137802.82
其实2006年光国防保密的经费就接近8亿,科研经费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就是全国第一了!而且哈工大的科研很出成果,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都拿好几次了!相比之下呢?上海交大每年科研经费也特多,但是近几年一点成果都没有,所以国务院正在大力减少上海交大的科研经费,本科评比排名也降到第四。
老实说哈工大虽然是工科院校,但其实力已经远超过太多综合型院校了,光理工科就有8个一级重点学科,相比之下那些排名前十综合院校能在理工科有两个就不错了,明显哈工大走的是精英路线。几乎每一个理工科专业都是全国顶尖的,而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其实超过一半专业都很平平,和一般二本院校差不多。所以哈工大2006年本科评估排名上升一名,为全国第五,与你的排名相差大吗?不要太片面!想真正弄个排名就去学校实地考察啊!要知道像哈工大这种国家一级保密单位,教育部本科评估很多科研项目都是不能拿出来的,因为我们是部级无权查看国家级的保密东西。你怎能胡说误人子弟?
还有就是人才培养方面,你说哈工大出的人才少?两院院士不知道多少个。特别是航天方面,国家航天局从一把手李继耐到五把手都是哈工大的,确切地说十个航天人,七个出哈工大。人才培养不是比出的人才个数,而是人才的质量!一些综合型高校一年出几万人,真正叫人才的有多少?相比之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几乎每个专业都是全国前几,出来的人没有竞争力?媒体要引导学生去找光明,而不是去民工制造所!多为学生想想啊!
一般只要有一个2级重点学科就是一本,一级重点学科下面有很多二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的排名是学校实力的表现
2008年高校国务院排名
名次 学校名称 一级重点学科 二级重点学科
1 清华大学 21 116
2 北京大学 18 125
3 浙江大学 14 71
4 复旦大学 11 86
5 上海交大 9 41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9 40
7 中国人民大学 8 57
8 南京大学 8 55
9 中国科技大学 8 45
10 西安交通大学 8 36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 28
12 华中科技大学 7 37
13 天津大学 7 35
14 南开大学 6 44
15 中南大学 6 33
16 中国农业大学 6 24
17 武汉大学 5 46
18 四川大学 5 43
19 厦门大学 5 38
20 东南大学 5 19
21 北京师范大学 4 39
22 吉林大学 4 32
23 大连理工大学 4 21
24 北京理工大学 4 16
25 南京农业大学 4 13
26 北京科技大学 4 12
27 东北大学 3 24
28 同济大学 3 21
29 重庆大学 3 17
30 中山大学 2 22
31 山东大学 2 22
32 华东师范大学 2 19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18
34 西北工业大学 2 15
35 湖南大学 2 14
36 东北林业大学 2 12
37 华南理工大学 2 10
38 西南交通大学 2 10
39 南京理工大学 2 9
40 中国海洋大学 2 9
4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 9
42 北京交通大学 2 8
43 北方交大 2 8
44 中国地质大学 2 8
45 武汉理工大学 2 7
46 西安电子科技 2 6
47 北京邮电大学 2 5
48 中央财经大学 1 11
49 西北大学 1 9
50 北京林业大学 1 9
51 中国政法大学 1 9
52 华中农业大学 1 8
53 中国石油大学 1 8
54 中国药科大学 1 8
55 中国矿业大学 1 8
56 南京林业大学 1 7
57 河海大学 1 7
58 华东理工大学 1 7
59 东华大学 1 6
60 北京化工大学 1 6
61 燕山大学 1 5
62 长安大学 1 5
63 江南大学 1 5
64 江南大学 1 5
65 长春理工大学 1 5
66 西安理工大学 1 5
67 南京工业大学 1 5
68 成都中医药大学 1 4
69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4
7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 4
71 合肥工业大学 1 3
72 黑中医药大学 1 3
73 大庆石油学院 1 3
74 广州中医药大学 1 3
75 成都理工大学 1 3
76 西南石油大学 1 3
77 河南农业大学 1 3
78 华中师范大学 0 8
79 兰州大学 0 8
80 首都医科大学 0 8
8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 7
82 南京师范大学 0 6
83 华南农业大学 0 5
84 东北师范大学 0 5
85 湖南师范大学 0 5
86 中国医科大学 0 5
87 东华大学 0 4
88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0 4
89 上海中医药大学 0 4
90 重庆医科大学 0 4
91 暨南大学 0 4
92 上海大学 0 4
9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 4
94 苏州大学 0 4
95 山西大学 0 4
96 西南财经大学 0 4
97 云南大学 0 4
98 天津医科大学 0 4
99 首都师范大学 0 4
100 华南师范大学 0 3
101 沈阳农业大学 0 3
102 上海财经大学 0 3
103 南京中医药大学 0 3
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 0 3
105 北京工业大学 0 3
106 东北农业大学 0 3
107 北京外国语大学 0 3
108 西南大学 0 3
109 南方医科大学 0 3
110 东北财经大学 0 3
111 辽宁大学 0 3
112 陕西师范大学 0 3
113 南京医科大学 0 3
114 郑州大学 0 2
1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0 2
116 安徽大学 0 2
117 中央音乐学院 0 2
118 天津师范大学 0 2
119 内蒙古大学 0 2
120 上海外国语大学 0 2
121 大连海事大学 0 2
122 山东农业大学 0 2
123 山东中医药大学 0 2
124 河北工业大学 0 2
125 广西大学 0 2
126 南昌大学 0 2
127 湘潭大学 0 2
128 四川农业大学 0 2
129 中央民族大学 0 2
130 华北电力大学 0 2
131 西南政法大学 0 2
132 江苏大学 0 2
133 扬州大学 0 2
134 甘肃农业大学 0 2
13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0 2
136 哈尔滨医科大学 0 2
137 太原理工大学 0 2
138 新疆大学 0 2
139 中国传媒大学 0 2
140 新疆农业大学 0 1
141 大连医科大学 0 1
142 福州大学 0 1
143 辽宁中医药大学 0 1
144 天津中医学院 0 1
145 天津工业大学 0 1
146 河北医科大学 0 1
147 沈阳药科大学 0 1
148 沈阳工业大学 0 1
149 海南大学 0 1
150 上海水产大学 0 1
151 黑龙江大学 0 1
152 湖南中医大学 0 1
153 西安科技大学 0 1
154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0 1
155 天津科技大学 0 1
156 山西医科大学 0 1
157 延边大学 0 1
158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59 南方医科大学 0 1
160 西南大学 0 1
161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62 中国戏剧学院 0 1
163 南京工业大学 0 1
164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65 内蒙古农业大学 0 1
16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0 1
167 昆明理工大学 0 1
168 中国美术学院 0 1
169 汕头大学 0 1
170 湖南农业大学 0 1
171 北京体育大学 0 1
172 北京语言大学 0 1
17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 1
174 福建农林大学 0 1
175 安徽医科大学 0 1
176 福建师范大学 0 1
177 贵州大学 0 1
178 哈尔滨理工大学 0 1
179 河北师范大学 0 1
180 华东政法大学 0 1
181 华侨大学 0 1
182 青岛大学 0 1
183 山东师范大学 0 1
184 上海戏剧学院 0 1
185 首都经贸大学 0 1
186 天津财经大学 0 1
青岛大学分数线好高啊。。为什么
913教育网(https://www.913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青岛大学分数线好高啊。。为什么的相关内容。
青岛大学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9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78个二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涵盖18个专业领域);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另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涵盖192个二级学科),2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涵盖81个专业领域)。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山东省一流学科7个;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材料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系统科学和纺织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前十名。
其实从实力和地理位置综合因素看,青岛大学的分数线真的不高,至少在我们安徽省也只比一本线高 50分,相对于 985/211 院校以及深圳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来说已经挺低了;青岛大学这类省级重点大学,在部分地区一本招生或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其他为二本批次招生。该层次的院校本身有部分实力较好的学科和专业,加上地理位置还不错,因此分数线自然会相对“高”一些。
没有B 或以上实力的学科,总体学科实力在全国还是挺弱的,但青岛大学的综合实力还好,各学科发展也比较平衡;
国家重点学科:眼科学、生理学(培育)
该校医学、计算机、控制、金融等专业实力比较好;学校好坏是相对的,看和谁比,和普通二本比,这样的学校肯定算挺好的学校;跟清华、中科大、复旦等那自然是没法比的;青岛大学这样的学校,学生只要努力点,考研到985等名牌大学还是很容易的,特别是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专业的学生考对口方向的硕士更是如此;就业看自己专业、专业基本功、成绩、综合素质、社会关系、机会等因素了;
我母校安徽师范大学(位于安徽芜湖,地理位置不如青岛)综合排名 120,与青岛大学(综合排名 137)属于同档次院校,母校在安徽本省录取分数比一本高 35 --45 分,而青岛大学在安徽省录取高考考生的分数线则超过一本线 50分,比我校录取分数线高出 5 --10分的样子,这里不仅有地缘关系,也有学科和就业方面的因素,青岛还是个挺不错的地方。现在招生数很大,比上世纪90年代多了很多很多,所以分数本身就有点虚高,不比一本线高个七八十分,想读比较强的大学或者专业还是挺难的。
天津师范大学 / 大连民族学院 /大连大学这三所学校综合实力不如青岛大学,特别是后两所,跟青岛大学在实力和声誉上差距有点大,但这三所也各具特色,都有本校不错的专业和优势学科;既然不想做教师,个人不建议去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多数情况下只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师范类专业实力比较好,其他专业多数情况下还是挺弱的;师范的工科、金融等一般都很弱,个别院校个别专业的情况除外,我说的是大体情况。
913教育网
3。。。青大文科哪个专业好啊?还有。。我去天津师范大学非分师范专业。。。。。
答:你所谓的“专业好”是更偏向于就业?还是更偏向于专业实力?偏向就业的话,文科好专业比较少,会计、金融、小语种、人力资源等就业容易些;偏向专业实力的话,有博士点或者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的专业实力强些,可以优先考虑;师范的非师范专业一般不推荐,除非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比较有含金量的平台,并且所在行业就业不错,比如青海师范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实力就挺不错(好几年前就有计算机学科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因为得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达数年的对口支援过,所以青海师范大学的计算机是性价比挺不错的。
4 青大在2本中算是?和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集美大学比?
青大非师范专业在外省是本2的!!!
答: 除211/985外,其他的一本和二本在考研就业中区别不大,主要看实力!青岛大学比二本肯定好很多,毕竟主要生源都是一本的,而且学科实力摆在那(学校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个情况比海南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部分211的情况要好一些);你想做教师的话,建议就不用考虑山东师范大学了(山东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还好,不过你是文科生,不可以选择这个);山东科技大学的英语专业倒不错,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吧,但英语的就业,呵呵呵呵。。。不建议;集美大学、山科大、山东师大和青岛大学都是一个层次的学校,没什么谁更好谁更差,只有学科设置和特色上的区别!!你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合适你的学校吧!
5 我是想比较一下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和青岛大学、、、、我绝对不当老师啊
答: 青岛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我给你的建议;优先考虑专业,然后学校,这些学校没什么区别,只是不同地方、特色不同罢了;师范类院校从特色上看,区别不大,基本上就是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外语等学科好点,但不当教师的话这些专业毕业的就业比较难,特别是历史、政治、中文等,即便你是硕士也不见得能找到待遇多好的工作,很难!数学、物理、化学学的好,钱途还是可以的。
补充下:
女孩子的话,做教师没啥不好,教师工作体面稳定、有规律、有社会地位,教师也不是说你想当就能当的,都要考编制,比较好的中学一律要求硕士甚至本硕都是985的硕士了,自己去看看深圳中学、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教师招聘,公示拟录的最低学历都是硕士(985院校),也不乏哈佛、斯坦福、麻省、耶鲁、牛津等世界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我们吉安下面县城一中招聘教师也得211以上的硕士,本科早就不要了。现在,知名中学的教师门槛挺高的,毕竟能进去的话以后你的子女入读是有优势的,可以省去购买名校学区房的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购房款。
以上就是913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913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13教育网:
www.913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